最近城市美學的議題引發討論,大家對美學的主觀評價和重視程度不一,但希望居住環境舒適美化的態度則並無二致。
從報導裡看到,招牌的紛亂和變電箱林立等,最為人所詬病。而忠孝東路引道拆除之後北門重現,周遭建築雜亂的廣告招牌也讓台北市政府打算制訂北門周邊廣告物都市設計準則來加以規範。同時也有諸如減法美學、變電箱新生、街道家具美感等建議。這個發展絕對是好的方向,但真要畢其功,需要不同層次的配合及時間的養成。
民眾自覺:人民必須要開始認同美學在生活中的價值,並願意犧牲自己的某些自由來換取整體的美感。人人堅持自己的自由選擇權和便利性,整體呈現就會像現在的雜亂無章。其實大家對自己家裡的環境普遍都很重視,但往往忽略了公共空間的美感要求。
文化改變:群我之間的倫理文化必須要調整。任何一個社會,都必須在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之間找到平衡點。在我們印象中強調個人主義的歐美國家,其實在很多居家的規範上,都有比我們嚴格很多的限制,來保存整體的美感和歷史的傳承。舉例來說,歐美社區裡大到房屋外觀的顏色,小到草皮的整理,都不完全只是自己的事,而必須遵守社區鄰里的整體規範。
法律規範:不管是個人自覺或是社區共識,最終造成長遠持續改變的,還是要通過立法和執法才能落實。但是徒法不足以自行,觀念和文化的改變才能夠讓法律能夠有效執行。
社區營造:一群有共識的鄰居,可以從自己的社區和居家環境開始做出改變。有時候,從小而關鍵的地方,做畫龍點睛的變化,往往能帶來很大的驚喜和示範效果。
以上幾個變項環環相扣、相互影響,只靠單一因素無法造成結構性的改變。如何整合這些變項來形成一個好的循環是最重要的工作。過去幾年因為經常出差歐洲,感受到美學教育及落實不是短期能看到影響的,而需要經過至少一個世代的努力來形成觀念和行為的改變,能重視細節的美學設計,連戶外固定水管的釦環都當成藝術品來設計。
我們目前在威尼斯裝修飯店,過程中學習不少實務經驗。前年在庭院一開挖就挖到四百年前的遺跡,必須立刻停工通報主管機關鑑定處理。在裝修部分,不只外觀的設計、顏色都須先送審,和當地的整體景觀必須搭配。庭院景觀及栽種的樹木,也都必須受到文化局的審查通過,內部的裝修亦復如是。當我們在修復壁畫時,必須先試做一小塊,當工法和效果都被認可後,才能繼續進行。過去參訪巴黎也聽說市府對屋內裝修的規範極其嚴格,甚至造成居民居住漏水和空調的不便,這些很落實的層層把關,固然造成有形無形成本的增加,但也保護了景觀和歷史。
美國第二任總統亞當斯曾經說過一句話,大意是我們這一代必須學習政治和戰爭,才能讓下一代學習數學、造船和航海,再下一代才有機會學習繪畫、詩詞、音樂和建築。現階段的台灣社會,該是從偏重實用到努力發展生活美學的時候了。
2016-02-21 03:04聯合報 盛治仁
(作者為雲品國際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