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重拾米芾多景樓冊來寫,將原本傅青主的書寫習慣又重新打亂.兩者是截然不同的東西,自不易混為一談或是一寫.但是打亂了後,就像重頭回到了這些古典大師的面前,更顯得出自己的黔驢技窮.
但是在沮喪中,突然若有所得,什麼是不能突破的原因,卻隱然再現.那就是即使是臨帖,多景樓冊大行書的細微處,我仍然寫不到,而且相差甚遠.它線條老練,自然不經意的粗細提按使得臨習者感到困難; 明快的飛白,運筆的律動,躍然於紙上卻不易掌握;一種特有的精神表現-生意盎然的鋒芒,如秋毫精勁般展現在作品上.因此,古人之所以成功,字能傳世千百年,決非偶然! 蘇子瞻說:「始知真放在精微」,真乃至理之言也.細節決定成果的高度與深度,當然也決定了成敗.綜觀國內書壇展覽及比賽,多以形式以搏評審青睞.有書丹於石碑,以刀刃刻好再拓于紙上的; 也有先畫好竹簡樣式再作書睡虎地秦簡的;另有主體外,東一塊感觸,西一塊註解,書寫完後加以感慨係之,無病呻吟者大有人在. 雖無不可,卻少了那麼一點「真」.多景樓冊尾,米芾寫著:「多景樓禪師有建樓之意,故書」,多簡單的兩個字:「故書」!
篆刻家黃嘗銘有云:「真知灼見,放達四海,每在於見微精到之功夫累積,致學如是,書法、篆刻、製鈕亦如是。」…繪畫,雕刻,工藝是如此,現代工業技術,組織管理...又何嘗不是如此...
轉載自2007.6.29劉建伯〈青田窗語〉部落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