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書法的「仙骨」:在雅俗之間
我們來聊聊書法裡永恆的話題:「雅」與「俗」。
|  | 
| 劉建伯刻漢磚仙人指路 | 
一、找對門路:拜師與「取法乎上」
書法的格調很大程度取決於你師從何人。這就像孫過庭在《書譜序》
二、不俗即奇:從古帖尋找「陌生感」
如何讓自己的字「不俗」?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深入古帖。
三、風骨與哲理:直心比圓滑重要
雅俗的判斷也反映了文化哲理。我們崇尚士大夫的風骨,喜歡「直」
最有趣的,是書法審美的反思性。初學時,
總歸一句,「雅極反俗,俗極反雅」。刻意的雅緻讓人反感,
劉建伯老師的書法教學空間。
兒童書法 /成人書法(基礎/進階)
上課地點:新竹市東區田美三街51號2樓
電話:-0921-706076-
Line id:@526kilmu
我們來聊聊書法裡永恆的話題:「雅」與「俗」。
|  | 
| 劉建伯刻漢磚仙人指路 | 
書法的格調很大程度取決於你師從何人。這就像孫過庭在《書譜序》
如何讓自己的字「不俗」?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深入古帖。
雅俗的判斷也反映了文化哲理。我們崇尚士大夫的風骨,喜歡「直」
最有趣的,是書法審美的反思性。初學時,
總歸一句,「雅極反俗,俗極反雅」。刻意的雅緻讓人反感,
許多人問我學書法有什麼用。我認為,這個問題的答案,恰恰反映出我們這個時代對「無用之用」的困惑。我們生活在一個功利主義至上的社會,凡事講求效率與速成,以至於忽視了那些看似無用,卻能深刻滋養我們心靈與素養的事物。書法,正是其中之一。
|  | 
| 書法作品的線條與佈局 | 
在一個被數位方塊和標準字體包圍的環境裡,我們對空間、線條和筆觸的細膩感知逐漸退化。書法作為一種需要親身實踐的技藝,正是對抗這種「美學麻痺」的解藥。
寫魏碑,你學習如何在不對稱中找到平衡;寫行草,你學習如何在流動中經營秩序。每一次運筆,都是一次對「經營佈局」的深刻體會。這種親自動手的鍛鍊,超越了單純的美學理論學習,將美感從抽象概念轉化為實際能力。
當你具備了這份能力,它會自然而然地融入你的直覺與判斷。拍照取景不再是盲目的嘗試,而是一種直覺性的選擇。在藝術鑑賞上,你也能一眼看出作品的精髓所在。這份能力,是在長期與書法、篆刻等藝術形式對話後所建立的,它無法被複製,也無法被取代。
篆刻與書法,本為一體,都是在方寸之地經營美感。在這個普遍缺乏美學素養的時代,我們急需找回這種能「無時無刻」鍛鍊美感的技法。它所帶來的專注力、耐心與定心,以及對美的深刻理解,正是我們現代人最為缺乏的內在力量。你還能說它沒用嗎?
文/圖:劉建伯
您正在找新竹的兒童書法班嗎?我們的書法課,專為6歲以上小朋友設計,藉由20年的教學經驗讓孩子喜歡寫字,還能培養耐心、專注力與美學素養。
1.       
為什麼要學書法?
根據台中市政府教育局的網站得到的結論:
https://www.tc.edu.tw/page/e78c96c9-54fc-453a-8119-72e5d4d0dcde/activity-school-content?id=104356
a.       
培養專注力和耐心
b.       
提升美感審美能力
c.       
能促進心靈平靜
d.       
提高手眼協調能力
e.       
強化記憶與認知能力
2.       
教學特色
a.       
台藝大書畫學系本科碩士正規指導
b.       
20年以上豐富的教學經驗
c.       
教學成果豐碩
d.       
打好正確扎實的基礎
e.       
小班制
3.       
課程資訊與報名方式
a.       
招生對象:6歲以上孩童
b.       
上課地點:新竹市東區田美三街51號2樓
c.       
聯絡方式:
•     
電話:0921-706076
•     
Line ID:@526kilmu
• 官網:https://daguan2012.blogspot.com/
4. 上課情形
5.       
同學作品
徐渭,明代晚年一位藝術巨擘,一位璀璨的明星。他的繪畫及書法功力令後人讚賞,自然及富有生命的畫作,就連清代的鄭板橋都情願能當他旁邊的一條狗,拜倒不已。他的葡萄圖很有名,看到他的題款:『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閒拋閒擲野藤中。』可以看到他的懷才不遇。
和梵谷一樣,他的畫作在當時賣得很不好,命運多蹇,到了晚年甚至已經精神不濟。只是藝術永恆,他的畫留到現在,可不是能隨便“閒拋閒擲”的了…。
我們看看他的一生,或許能給我們幾份慶幸….
只是您希望當他呢,還是現在的自己?
徐渭,字文長,號青藤居士。是明朝浙江山陰縣人。生於明正德十六年,死於明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21-1593),享年七十三歲。徐渭的個性相當豪放,但是他一生歷盡滄桑,命運不順利,因此憤世嫉俗,將他不如意的心情寄托在他的畫中。
他的一生有多不順利呢?先讓我們來看看他的一生經歷。徐渭的父親是一位知府,但是在他出生百日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撫養他到十四歲時也離開了人間,他只好跟著堂兄一起過生活。二十一歲時入贅到妻子潘氏家,生活還算不錯,但是五年後妻子就歸天了。後來又買了一個杭州姑娘來作太太,可是這位姑娘對他母親的態度惡劣,徐渭便將她賣了,可是卻因此吃上官司。三十七歲時徐渭曾到總都府胡宗憲處做事,此時無論是詩、書、畫、軍事、政治他都有很高的成就,然而不久胡宗憲被捕入獄,他也只好離開了。三十九歲時,他又被騙入贅到杭州王氏家,因為王氏妻脾氣一樣惡劣,兩三個月徐渭就與王氏分開了。四十一歲時再度娶了一個貌美有才華的妻子,也生了一個兒子,然而他卻因為處處不得志而精神失常,幾次自殺都沒有成功,最後卻因為精神狂亂而將他的妻子殺死,被判死刑,還好因為好友的營救才免除了死刑但卻在監獄中待了七年,這時他已經五十三歲了,以後幾年他遊走各地,以賣書畫為生,然而他的脾氣卻越來越倔強,精神狀況愈來愈不好,最後在貧窮、疾病中衰老死去。他的一生不但父母早逝、婚姻不順利還參加了八次的科舉考試都名落孫山,真可說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呀!
徐渭是一個文學家兼書畫家,在繪畫創作方面他不但擅長畫花鳥也會畫山水、人物,他的作品大膽又能創新,不拘泥於古人的傳統中。他常在畫中題詩,借題發揮,書寫對世事的憤怨與不滿。畫中他表現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也表現出生動有精神的主題物。他的水墨技法在明朝晚年是不太受重視、也不太受歡迎的,但是他的畫對以後的畫家產生很大的影響,並且得到很高的評價。像清朝的石濤、八大山人、揚州八怪;民初的吳昌碩、齊白石都非常的敬仰他。楊州八怪中的鄭板橋就刻了一個「徐青藤門下走狗鄭燮」的圖章;吳昌碩也稱他為「畫中聖」,由此可見他是多麼的有才華。
他有一件《墨葡萄圖》的作品,用含水分很多的潑墨寫意法畫葡萄珠葉,一顆顆的葡萄畫得晶瑩剔透,顯得淋漓酣暢。他在這件作品中題了一首詩說明他落魄了半生,畫這張畫時已是中晚年了,但卻空有才華,就如他畫的一顆顆明亮的葡萄珠無人賞識,最後終得閑棄於野藤中,用此來表達他不得志的心情。
轉載自201.12.12劉建伯〈青田窗語〉部落格